学考通
标题:
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
[打印本页]
作者:
loveyunfei365
时间:
2025-10-11 10:14
标题:
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
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劳动力结构变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
摘要
简明扼要陈述文章实质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以及关键词
Abstract
英文版完整摘要
第一章
技术渗透与产业重塑: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结构的深层影响
1.1
机器人技术演进与中国制造场景的融合路径
梳理机器人技术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应用场景演变与渗透逻辑。
1.2
劳动力结构变迁的理论框架构建
整合人力资本、技术替代与劳动分工理论,建立分析机器人影响的多维分析模型。
1.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机制说明
界定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范围,说明企业数据采集标准与时间跨度设定依据。
第二章
实证设计与变量测度:基于多维度指标体系的量化分析
2.1
核心变量定义与测量方法解析
明确机器人使用强度、技能结构变化等关键变量的操作化定义与计算方式。
2.2
模型设定与估计策略选择依据
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问题的合理性论证。
2.3
稳健性检验方案与敏感性分析设置
通过替换变量、调整样本区间与控制更多协变量验证结果可靠性。
第三章
实证结果呈现:机器人部署对劳动力结构的差异化作用
3.1
机器人使用强度与总体就业规模的关系揭示
实证发现机器人投入与企业总雇员数量呈显著负相关趋势。
3.2
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力的分化效应分析
机器人应用显著提升高技能岗位占比,压缩低技能岗位发展空间。
3.3
岗位层级跃迁与技能重构特征识别
企业内部出现“高端岗位扩张、中低端岗位收缩”的结构性转变现象。
第四章
机制探索与异质性分析:理解影响效应的深层动因
4.1
技术替代与人力资本升级的双重作用机制
揭示机器人取代重复性工作,同时倒逼员工技能提升的双向驱动逻辑。
4.2
行业差异下的响应模式比较
高技术制造业机器人效应更显著,传统制造行业转型压力更为突出。
4.3
企业规模与所有制属性的调节作用评估
大型国企与民企在机器人采纳速度与人力结构调整上存在明显制度差异。
第五章
政策意涵与战略应对:迈向人机协同的新制造范式
5.1
劳动力再培训体系构建的紧迫性凸显
现有职业教育体系难以匹配智能制造需求,亟需建立动态适应型培训机制。
5.2
企业治理结构与技术伦理的平衡路径
强调企业在引入机器人时应兼顾效率提升与员工福祉,避免技术霸权倾向。
5.3
政府引导与产业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提出以“技工+智能”双轮驱动为核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参考文献(x15)
中英文真实知网、中科院文献15篇
欢迎光临 学考通 (http://www.examw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